当前位置:主题游

图书馆的灯点亮城市的夜

来源:摩登旅游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2-07-18

  下班后走进图书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至深夜,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感受“图书馆奇妙夜”;闲暇时走出家门,在遍布各处的“城市阅读美空间”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充实自己;在图书馆打烊前没阅读完的书,只需手机扫码便可借阅回家……成都公共图书馆不断延长服务时间,不断拓展服务内容,让成都市民的夜间生活多了一份文化的味道。

  图书馆和书店是城市的文化之光。成都通过延时开放公共图书馆、开展夜间阅读体验活动、打造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依托实体书店建设“城市阅读美空间”等举措,构建起覆盖城乡社区的15分钟阅读圈,营造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书香成为这座城市最弥久的味道。

  延长开放时间,图书馆成为群众的深夜书房

  盛夏时节,成都天府艺术公园虫鸣四起。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夜色中,穿湖而过,步入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开启“图书馆之夜”。

  今年刚毕业入职一家传媒公司的任婷婷在熟悉的靠窗位置坐下,翻开了一本营销策划方面的书。“可以在图书馆待到晚上十点,真是太好了。”任婷婷白天工作,晚上“充电”,夜色中摇曳的绿植能让她放松下来。

  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成都图书馆自6月1日起实行超长延时服务,除每周一例行闭馆外,其他工作日延时至22时闭馆、节假日及周末延时至23时闭馆,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

  数据显示,每天下午5点以后进馆的读者中,超过一半是年轻人。延时服务,正好满足了“任婷婷”们的需求。

  成都图书馆的数据显示,延时服务推行前三天,每天下午5点后进馆人数从最开始的600余人,一路递增,到周末时超过1500人。一个多月来,数万读者在夜间走进图书馆,成为夜晚延时服务的体验者和受益者。

  “延时开放服务是对图书馆功能的深度充分挖掘,其实用性、便民性更拉近了图书馆与公众的距离,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介绍,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成都图书馆还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动态增加入馆名额,让更多人乐享夜读之妙。

  国家公共文化志愿者专家库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创意分会副主任委员谭发祥认为,成都人口基数大、文化素养高、阅读需求强,同时地铁公交发达、集聚效应明显,特别是年轻人知识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超长延时服务恰逢其时,也是知识服务的再延伸。

  延伸服务内容,丰富群众夜间文化生活

  延时服务并非仅仅延长开放时间,成都图书馆还通过开展阅读体验、阅读消费、阅读交流等活动,延伸阅读服务,丰富夜间阅读生活,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晚,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少儿阅读中心内举办了首场“图书馆之夜”阅读推广活动——“探索科学奥秘,畅享智慧空间”数字体验活动,通过“知识普及+现场体验”的方式,普及少儿阅读中心数字设备和数字资源使用方法,并让小读者借助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科普资料,绘制科幻主题画。活动异常火爆,参加活动的小读者和家长把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成都图书馆在6月开展的18场活动,有11场为夜间活动。“掌上非遗”成都面人专场、旗袍秀等活动和“我有新诗何处吟——杜诗的音韵之美”等系列讲座,受到读者热烈追捧。

  “升级延时服务,不单单是服务时长的变化,而且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夜间延时服务新模式,有效培育夜间文化体验和消费新场景。”在肖平看来,走进图书馆享受阅读之乐,将成为越来越多成都人的生活方式,随之掀起的夜间文化生活新风潮,也将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

  延时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服务方式也越来越“智慧”。

  打开手机,对准书名页的条码扫一扫,不到10秒就能轻松完成一本书的借阅。手机上的移动图书馆,可实现自助借书、续借和查询功能,在这里,每一位读者都是图书馆管理员,整个图书馆成为读者自己的大书房。

  在有声读物区域,不同类型书籍按照“IT科技”“外语”“情感故事”等分类展出。读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戴上耳机,打开手机扫一扫墙上的二维码,轻柔的阅读声配合着舒缓的音乐流出,书香世界就这样跳动在耳畔。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仿佛一个智慧图书馆的“试验场”,带给读者更便捷、更沉浸的阅读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公共图书馆,感受智慧阅读的乐趣。

  延展服务范围,把公共阅读空间送到群众身边

  由成都市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2021年成都市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市2021年“城市全民阅读综合指数”总分为94.65(百分制),全民阅读氛围浓厚。

  这样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成都拥有超过3600家实体书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阅读美空间”、乡村图书馆亮相,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2018年世界读书日,一个名为“城市阅读空间”的生活美学体验项目在成都投入试运行,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后来更名为“城市阅读美空间”。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阅读美空间”从实体书店等公共文化空间生长起来,成为“群众身边的图书馆”。

  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东周社艺文美空间,是一个集阅读休闲、艺术体验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区图书馆及文化馆也在此设立分馆。目前,该处拥有图书2500册,已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它通过培育领读、声音书馆、读读杜诗、杨红樱爱心书屋等文化品牌,打造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新场景,让市民享受阅读与艺术的乐趣。

  位于成都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的新见·书山图书馆,是龙泉山上首家“森林图书馆”,馆内藏书约25000册,涵盖农业种植、养殖、文学、科技、养生等多个领域,书籍可与成都图书馆各个点位通借通还。这里已成为当地村民学习“充电”的研习所,平均每天有近200人到访。

  截至2021年年底,成都品牌化运行的“城市阅读美空间”已增长到88个,实现全市23个区、市、县全覆盖。目前,大多数“城市阅读美空间”服务时间均开放到22时,遍布全市各地的“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也能满足市民24小时借还书的需求。

  在城市、在乡村,成都不断升级“阅读+”创新服务,根据群众需要不断优化服务时间和内容,让公共阅读服务走出图书馆,走近群众,让这座城市的书香味道越发浓郁。